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

好書推薦: 自然、傳統與愛的守護者 Hanne Kjærholm Houses



  
Architect: Hanne Kjærholm

Hanne Kjærholm(24 May 1930,  Hjørring, Denmark – 22 June 2009),她是一位傑出的當代建築師,是一位深受父親疼愛的女兒,更是一位完美的妻子與母親。親人與友人的愛,使她擁有更細膩體貼的思維,使她的作品總是能融入自然、在保有人文傳統之餘,卻仍充滿令人驚喜的創意。

1930年,Hanne Kjærholm誕生於丹麥西北部的Hjørring,她的父親Niels Laurits Dam是當地的道路研究員。Hjørring擁有寬廣的藍天、舉目無盡的地平線,Niels Laurits Dam出發工作時,總是帶著心愛的女兒Hanne,這片美麗家鄉與愉快童年記憶影響了Hanne一生,她的作品總是貼合地景、以大面積落地玻璃擷取天光與四時變化,使建築與自然合而為一。

1950年,Hanne進入哥本哈根皇家藝術學院建築系就讀。次年,她透過哥哥認識了就讀於同校主修家具設計的Poul Kjærholm。Poul與Hanne原是同鄉,但因為Poul選擇從學徒做起,再回學校接受教育,因此他們錯過了在高中結識的機會。Poul與Hanne很快就發現彼此相當契合、陷入熱戀,他們在1953年結為連理。日後數十年,這對幸福的夫妻為丹麥的當代建築與工業設計,做出前所未見的精彩貢獻。


The Kjærholm’s House, 1962

在二次大戰後,簡明俐落的設計線條成為一種國際風格,這與丹麥民間原有的建築傳統相去不遠;而日式庭園與古典工藝正令舉世著迷。建於1962年的”The Kjærholm’s House”,無疑是這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之一。

六零年初,友人通知Kjærholm夫婦在耶有修海峽(Øresund Strait, 丹麥與瑞典最南端之間的海峽)附近,有條路的盡頭有地產待出售,Kjærholm夫婦便毫不猶豫地買下這片750平方公尺、擁有海景的土地。

Hanne 的靈感源自土地上原有的棚架。在房屋立面之前,她以灰白石材立柱模仿棚架的支桿,切割海景使之更富變化;棚面則選用木材,以黑漆塗層。這棟建築以適當的色調與材質搭配,融入周遭地景,卻又以簡明線條與燈光設計,與環境做出區隔,營造當代建築所擁有的俐落風格。

這塊基地面積其實不大,無法擁有果園或花園。但喜愛日式風格的Hanne卻以一塊大石,搭配一株長得像松樹的植栽,賦予這方小小土地遠東的靜謐禪意。屋內與家具設計則由Poul一手包辦,他大量使用日式浮世繪、屏風、捲簾等素材。木製家具多以柚木製成,丹麥原本就是柚木的主要出產國。而在這棟建築中,我們也見到 Poul 最著名的幾項作品 – 躺椅PK-24,工作台PK-51,黑椅 PK-0與餐桌 PK-54與單椅 PK-9。這是第一幢他們自己動手打造的家園。


 
Restoring Danish Museum of Art and Design., 1992-1995

哥本哈根藝術設計中心,位於城市中心。已有250年歷史。這座建築最初並非作為展覽館使用。當時國王國王弗瑞德立克五世( Frefrick V)指派御用建築師Nikolai Eligtve,建造一座醫院。但Eligate無緣完成作品就離開人世,由LaurisdeThrah接手。250年前的西歐建築多受洛可可風格影響,擁有大量廂房,建築立面釋以家徽或浮雕。

1910年,這座建築由一位私人收藏家買下,經Kaare Jlint修復後,轉贈與丹麥藝術設計博物館。直至1900年,人們認為這座博物館應該以更現代風貌面世,Hanne接受了這艱困的任務:她必須在保有前面三位建築師的特色,同時要能創新突破。她將原有的管理處挪走,使這塊四方形大空間依不同需求運用 –作為會議室、咖啡館或紀念品店。

在展間部份,Hanne修復保留Kaare Kint的原初設計。但考慮到聽覺因素,Hanne相當聰明地在採用懸吊式燈具系統,可隨使用者自行調整燈具高度,創造令人舒適的好空間。此外,由於博物館參觀者是在太多,Hanne打破幾道牆壁,使空間更為開放友善,這個辦法相當符合她的性格。

在維修部份,Hanne尊重原有設計師的色彩與質地選項,同時她也運用了
生銅綠(Plated Copper)與繡鐵(Rusted Steel)作為門板此用,這位慷慨、創意十足的女性運用她的才智,為丹麥增添許多令人驚豔的作品。如果大家願意傾聽閱讀Hanne Kjærholm的生命故事與作品連結,請打開 “Hanne Kjærholm HOUSES”。

文/ 劉冰倩 寫於 2012年5月
圖/ internet

如欲購買此書歡迎 至此連結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